八月的重庆酉阳毛坝乡,群山被绿树浸透,山风裹着清凉钻进衣领。海拔1200米的群贤居避暑山庄里,走进“毛坝乡儿童非遗传承研学馆”,一座座精巧绝伦的吊脚楼模型吸引着游客驻足。细看之下,悬空而立的木柱稳如磐石,微微上翘的瓦檐欲乘风而去,这些凝聚着古人智慧、严丝合缝的榫卯结构作品,其中很多作品竟出自一位12岁的少年之手,他叫邹君杰。
\n“网红”效应点燃非遗火种
\n今年春天,一篇报道让邹君杰“火”了。记者来家里拍他搭模型的视频,没想到在网络上一传十、十传百,甚至引来了多家央媒的关注。一场由个体热爱引发的网络“偶遇”,迅速转变为一种保护与传承的文化自觉。
\n毛坝乡抓住了这个“小切口”,不仅在群贤居避暑山庄专门辟出场地建设“毛坝乡儿童非遗传承研学馆”,今年6月还在少数民族传统村寨毛坝乡天仓村苦草坪一幢古朴典雅的吊脚楼大院里举办了一场“鲁班传承榫卯技艺挑战赛”,活动中30名少年蹲在木块堆前,有的手指翻飞间灵巧拆解和组装鲁班锁,有的用实木材料迅速拼装出微缩吊脚楼的飞檐、廊柱,引得游客阵阵喝彩。
\n据毛坝乡党委书记冉雄介绍,当地在非遗保护的基础上,正着力打造以邹君杰技艺为核心的文化IP,通过“非遗+”模式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目前,该乡已建成投用“毛坝乡儿童非遗传承研学馆”,在毛坝乡中小学校开设以土家族吊脚楼模型制作为主要内容的非遗手工课程,并开发“城乡学生手拉手”非遗研学体验营,将邹君杰的“工匠现象”转化为带动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构建起“非遗竞赛-非遗传承-文化创新-产业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n群贤居“185家农家乐”的“分红账”
\n邹君杰的故事恰是毛坝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
\n这座位于酉阳县城北大门、坐拥“重庆旅游扶贫最佳避暑休闲乡村”美誉的乡镇,夏季平均气温仅26℃。
\n毛坝乡党委副书记许小林介绍,截至2025年8月,毛坝乡接待游客2.1万余人次,群贤居避暑山庄长住15天以上旅居游客已超过5000人,实现旅游收入1000余万元,同比增长42%,带动200多户户均增收1.85万元,全年力争接待游客4万人次以上。
\n“以前,群贤居的农家乐各干各的,有的赚得多,有的赚得少,个别的因为客源不足亏了本。”毛坝村党支部书记姚昭军说,现在村里创新推行“村集体+联合社+农户”模式,村民以房屋、床位、劳务入股,利润的70%分红、20%搞公益、10%留集体。将185户村民都变成了“股东”,序时推进这185家农家乐软硬件提升,创新运营“整栋包租、自助共享”模式的“共享民宿”2家,每个房间日租金平均达128元,比之前的短住方式收益增长97%;打造精品民宿10家、星级农家乐50家,引进露营基地、森林康养基地等,丰富业态,培育共富乡村新示范。
\n“我们湖南来的,已经住了1个月了,一天才60块,还包吃。早上去后面山上的步道走一圈,很舒服。”除了重庆的游客,越来越多的湖南、湖北的游客选择了来此长居避暑。
\n高山特色产业成“聚宝盆”
\n除了在文旅方面下足功夫,毛坝乡还围绕“高山”做足文章。
\n近年来,毛坝乡深入实施高山油茶、高山苕粉、高山药材、高山肉牛、高山土猪、高山土鸡蛋等六大重点产业,强化农业龙头企业带头作用,构建起“山上种、地上养、加工增值”的立体产业体系。
\n在高山药材板块,五倍子无疑是最闪耀的“明星”。近年来,毛坝乡不仅建成2000平方米的五倍子肉蚜虫培育基地(五倍子寄生虫培育中心),更依托苔藓培育繁殖倍蚜虫的技术突破,将五倍子单宁酸含量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
\n“我们研究发现,毛坝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让五倍子单宁含量高达68%,比普通产区高20%以上,这让它在医药、化工领域更具竞争力。更延伸出‘五倍子+蚜虫繁育+蜂蜜加工’多元业态,助农增收。”毛坝乡分管乡村振兴的副乡长张林介绍,围绕五倍子的“全株利用”,农户还探索出“五倍子花蜜”特色产业——五倍子花期吸引蜂群采蜜,产出的花蜜可以卖到120元至150元一斤,一经上市便供不应求,带动100余户农户增收。
\n据了解,除了中药材,毛坝乡的高山蔬菜也远销粤港澳地区。该乡打造了800亩现代化高山蔬菜基地,积极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推动蔬菜加工转化。“酉阳大白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市场影响力持续扩大,毛坝姚记苕粉、昊兴农业等成为“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正在大力推进“酉阳800”高山错季蔬菜直供基地建设。
\n“我们的目标不仅是种出好蔬菜,更要让‘毛坝物产’成为一张响亮的‘酉阳800’名片。”毛坝乡乡长符治锋表示,毛坝乡高山蔬菜基地新增500亩,总量突破1000亩;高山油茶基地巩固发展到5000亩;3000头肉猪养殖场、500头肉牛养殖场相继投产,年出栏量分别达8000头、2000头;10万尾冷水鱼养殖场里,鱼苗长势喜人,预计年产值超400万元。
\n值得一提的是,毛坝乡还深挖本土资源价值,推动棕叶、竹笋等“边角料”变“金疙瘩”。通过引进加工企业和电商平台,棕叶编织品、鲜竹笋、笋干等产品年销售额超500万元,真正让“土货”生金、让农民增收。
\n在毛坝乡的青山绿水间,一幅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清晨挑着新鲜蔬菜赶集的菜农、专注打磨木艺的手艺人、热情招呼客人的民宿主人、惬意享受清凉的避暑游客,以及带着新理念返乡创业的青年创客……这些生动的面孔,共同编织着这座高山小镇的振兴图景,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着乡村振兴的活力密码。
\n上游新闻 牟峰 王淳 特约摄影 陈碧生
双悦网配资-双悦网配资官网-配资炒股配资开户-老牌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